85%女性的痛苦,为何总被漠视?
日期:2025-08-18 18:33:44 / 人气:7

今年4月上映的电影《黎明的一切》中,女主角藤泽受经前综合症(PMS)困扰,经前会莫名难过、发脾气,最终无奈从东京的公司辞职。这一情节让人们关注到PMS这一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却常被忽视的疾病。
PMS:普遍却未被重视的女性困扰
普遍存在的PMS
一项针对140个国家23万名女性的调查研究显示,85.28%的女性一生中至少出现一次PMS症状。很多女性都有自己熟悉的“月经信号”,如困倦、忽冷忽热、冒虚汗、情绪波动等。PMS的症状多样,医学上其发作通常在经前10 - 14天开始,出现乳房胀痛、腹部胀气、下肢水肿、倦怠、抑郁和焦虑、头痛、烦渴、嗜食等身心反应,并逐渐加重,至经前2 - 3天最为严重,随月经来潮症状迅速消失,下一周期又重复出现。超过150种不同的身体、行为、情绪和认知症状被归入PMS诊断,部分女性症状更严重,会引发经前烦躁障碍(PMDD),出现愤怒、情绪波动、抑郁、焦虑等更严重的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且患有PMDD的女性出现自杀意念、企图和计划的风险显著增加。
未被理解的痛苦
很多女性在经历PMS时,不明白身体为何会有如此难受的反应,也难以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以朋友T为例,经前一周她十分难熬,没精神、头晕目眩、注意力难以集中,月经前两天会陷入抑郁状态,发现来月经时才会有解脱感。尽管PMS存在多种理论和研究,但它仍是一种很难被理解的疾病。其带给女性的不仅是身体症状,还有情绪压力,一句“激素作祟”无法缓解女性经期前的疲惫。而且PMS的周期特性稀释了症状对生活的影响,让人容易觉得“过去就好了”。此外,社会对PMS存在误解,父母不相信女性经期不适与激素有关,认为女性情绪低落是玻璃心或气血不调;女性内部也担心宣扬PMS症状会加剧女性“情绪化”的刻板印象。从医学角度看,PMS的成因仍在研究中,诊断标准也尚未完善,目前没有可供诊断的特定病症,也无法通过体检、化验检查等方式诊断,虽很多女性受PMS困扰,但能达到诊断标准被医学正式“承认”的人不多,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提到多达90%的育龄女性至少经历过一种PMS症状,只有约20% - 30%女性的经前期症状达到了PMS的诊断标准。
PMS的成因探索
目前,PMS的病理机制未被完全阐明。一些研究人员认为,PMS可能与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女性身体进入黄体后期,孕酮和雌激素水平骤降,可能导致血清素系统失调;另一些研究人员指出,黄体酮及其代谢物对GABA能系统的影响可能与PMS症状有关;还有理论认为,女性对荷尔蒙的波动更敏感,卵巢分泌的荷尔蒙波动会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并导致PMS症状;此外,压力也是PMS的影响因素,它既会导致PMS症状,也受到PMS症状的影响,情绪压力会进一步影响荷尔蒙波动、神经递质水平和人体的整体生理功能,破坏与月经周期有关的激素平衡,导致PMS症状加重,形成恶性循环。2024年的一项中国研究认为,PMS事实上是一种应激功能障碍,女性身体的应激反应机制在黄体期增强,加剧焦虑、易怒等症状,使患者更难维持稳定的社会纽带,从而加剧症状。
应对PMS的自救指南
记录不适
记录自己的具体不适有助于观察PMS的周期和症状。可以使用APP记录周期,提前调整安排,避免给经期的自己过多压力,也可以使用科学量表记录症状。
减少社交和决策
在PMS期间,应尽量避免做困难的事情,压力大的工作提前做好,艰难的决策留后再说,尽量不与人吵架,重要事情沟通可延后。减少社交承诺,如约会可跟朋友说明自己PMS需要休息,往后约。把时间留给力所能及的小事,如叠衣服、做简单饭菜、睡觉、瑜伽冥想等,舒缓情绪。
合理饮食
饮食对PMS的风险和严重程度有影响。波兰研究表明,坚果、豆类、海鲜是PMS时期的优质饮食,坚果、豆类中的植物化学物质如大豆异黄酮可抗炎缓解症状,膳食纤维能调节雌激素代谢水平减轻症状。想吃碳水时可吃富含碳水化合物和低蛋白质的食物,改善精神症状,但高糖饮食可能使PMS症状更严重。
设置情绪急救箱
在状态好的时候,识别能让自己感到安慰的事物或人。当PMS症状开始时,启用情绪急救箱里的人生资源,如调整空调温度、向亲人倾诉痛苦等。这些小事虽小,但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帮助女性更好地度过PMS时期。
月经是女性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PMS带来的痛苦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女性在经期需要慢下来,社会也应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让女性认识到世界不仅属于强者,也属于身弱之人。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信贷数据透露什么线索?08-18
- 电动自行车:中国如何称霸全球08-18
- 苏超不可复制,但可借鉴08-18
- 《浪浪山小妖怪》导演:在大神话...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