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的内卷,正在逼疯内容

日期:2025-08-13 16:36:21 / 人气:6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品牌做好内容面临巨大挑战,形式上的内卷正严重挤压内容创作的空间,使得内容的本质和价值被扭曲。

一、形式内卷下内容创作的困境

形式要求不断加码

过去,内容创作者只需专注于提升内容深度和穿透力就能打造出好内容。但如今,形式方面的要求层出不穷,好内容不仅要好看、醒目,还要有转化率,具备AI般的效率,甚至要能吸引受众主动互动。评估好内容的标准不再由创作者或受众决定,而是牢牢掌握在平台方手中。

平台竞争加剧内卷

平台方之间为争夺客户竞争激烈,纷纷推出“形式创新”的手段,如AI应用、模板制作、千人千面展示、用户互动等。这种竞争使得品牌方、受众和内容生产者都承受着巨大压力,形式上的勤奋内卷正在逼疯内容创作。

二、“碰一下抢红包”案例凸显的问题

新形式营销的兴起

近期广告圈出现“碰一下抢红包”的品牌营销方式,电梯广告公司联合某宝推出此业务,在电梯广告屏幕旁安装蓝环,用户解锁手机“碰一下”可领红包、优惠券或进入品牌线上店铺。电梯广告公司将其作为创新产品推广,试图以“品牌关注度可量化”“品效合一”“场景互动”等逻辑吸引品牌方,拉动自身业务。

品牌方的顾虑

许多城市已安装该设备,但7月很多城市推广时,品牌方大多未实际合作,主要存在三方面顾虑。一是观望心态,头部企业未行动,品牌方不想当第一波吃螃蟹的人;二是舆情担忧,部分设备被拆丢弃,人们认为其数据分析入侵线下私人空间,破坏个人隐私甚至可能划走手机里的钱,品牌方担心广告上线后遭破坏、无效果或产生负面舆情;三是精准度问题,电梯场景下曝光时长不一,技术难以保证用户“碰一下”时看到的品牌与手机收到的一致,错配会造成资金浪费。

内容创作者的压力

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最大的压力在于要在15秒内让受众知晓品牌、被品牌吸引并完成“碰一下”的转化,否则就被认为内容做得不好。好内容被简化为一个包含时间、告知、吸引力、互动转化等要求的公式,平台方不断叠加新要求,引发品牌方之间的内卷,人的主体性逐渐丧失,内容的评价标准似乎不再由人掌控。

三、受众的自我保护与内容的希望

受众的逃离迹象

受众开始展现出“逃离”这种形式内卷的趋势。一些中年用户“断网”,离开朋友圈、短视频等线上平台,参与线下活动;年轻用户则通过戴耳机、抵制网红品牌等方式进行“断链”,甚至以薅羊毛后不再购买来回应广告轰炸。

内容创作的希望

尽管当前形式内卷严重,但人的主观能动性仍有体现。从长期来看,应关注科技创新,也期待平台强大,但更要支持“人之为人”的自觉和“品牌之为品牌”的魅力,保持对内容本质的追求,不被科技理性完全挑战,怀揣着对美好内容的希望。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