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来了,英伟达启用 800V 电源,谁受益?

日期:2025-08-07 14:48:12 / 人气:13


行情的定位决定了主导资金的行为,资金的行为决定了上涨的行业结构及模式。历史上增量流动性驱动的行情中,领涨行业大都是持续集中,而不是高切低轮动;背后的本质是资金对效率的追逐,更倾向于高共识品种,而非在低位品种里 “蹲变化”。7 月的行情演绎也验证了这一点,行业逐步向趋势性品种聚焦,而高切低模式效率偏低;近期增量流动性边际上有所放缓,行情需要降温才能行稳致远。目前我们重点关注的依然聚焦在 AI、创新药、资源、恒科以及科创板。
英伟达 800V 电源:AI 算力基础设施升级的关键一步
英伟达启用 800V 高压电源,并非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适配 AI 算力爆发的必然选择。随着大模型参数规模从千亿级向万亿级突破,单数据中心的 GPU 集群规模呈指数级增长,功耗成为制约算力密度提升的核心瓶颈。传统 400V 电源系统在高功率场景下转换效率不足 90%,且线缆、散热成本随功率攀升呈线性增加;而 800V 高压方案可将转换效率提升至 95% 以上,同时减少线缆损耗和散热负荷,使单机柜功率密度从 30kW 提升至 60kW 以上,完美匹配下一代 AI 数据中心的 “高密度、低能耗” 需求。
这一技术升级的本质,是 AI 算力基础设施从 “够用” 向 “高效” 的跨越,其影响将沿着产业链自上而下传导,核心受益领域集中在电源设备、散热方案、数据中心运营商及上游核心零部件四大环节。
产业链受益图谱:从硬件升级到场景落地
1. 电源设备厂商:直接承接技术迭代红利
800V 电源的核心在于高压转换模块与电源管理系统,国内具备成熟方案的企业将直接受益。这类企业需同时满足两大能力:一是通过英伟达的严苛认证,具备与国际巨头同步的技术响应速度;二是大规模量产能力,以匹配英伟达全球数据中心的扩张节奏。从产品结构看,高压 DC-DC 转换器、SVG(静止无功发生器)等核心部件的需求将率先爆发,相关厂商的业绩弹性可能在未来 2-3 个季度集中释放。
2. 散热系统提供商:高压下的 “温控刚需”
功率密度翻倍直接导致散热负荷激增,800V 系统的散热方案需从 “风冷为主” 转向 “液冷 + 风冷” 混合模式。冷板式液冷在单机柜内的渗透率可能从当前的 30% 提升至 60% 以上,而浸没式液冷在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应用将加速落地。具备定制化液冷方案设计能力、且与英伟达数据中心团队深度合作的企业,有望抢占市场先机。
3. 数据中心运营商:长期成本优化的直接受益者
对于 AWS、微软 Azure、阿里云等头部云厂商,以及国内专注于 AI 算力租赁的企业而言,800V 电源带来的不仅是能耗成本下降(测算显示全生命周期电费可节省 15%-20%),更能通过算力密度提升增加单机柜营收(单位面积算力输出提升约 80%)。成本端与收入端的双重改善,将直接反映为利润率的提升,这类企业在资本市场的 “高共识” 属性可能进一步强化。
4. 上游核心零部件:高压场景下的材料升级
800V 系统对绝缘材料、高压电容、IGBT 等零部件的性能要求显著提升。例如,绝缘材料需耐受更高的电压冲击,且具备更低的介损;高压 IGBT 模块的开关频率需提升至 10kHz 以上以减少损耗。国内在这类细分领域具备进口替代能力的企业,将借助此次技术迭代加速进入国际供应链。
资金视角:为何属于 “高共识” 品种?
从增量资金的配置逻辑看,800V 电源相关产业链完美契合 “高共识” 特征:
技术壁垒高:从认证到量产的周期长达 12-18 个月,头部企业的先发优势难以被颠覆;
需求确定性强:英伟达计划未来 3 年将全球数据中心的 800V 电源渗透率提升至 80%,对应市场空间超 500 亿美元;
与主线赛道深度绑定:属于 AI 基础设施的核心环节,与当前市场聚焦的 “算力建设” 主线高度共振。
对比历史上增量行情中的领涨品种(如 2020 年的新能源电池、2023 年的 AI 芯片),这类直接服务于全球科技巨头技术迭代的产业链,往往具备 “趋势明确、业绩可追溯” 的特点,更容易获得资金的持续加仓。
风险提示与节奏把握
尽管长期逻辑清晰,但短期需注意两点:一是英伟达的 800V 方案可能分阶段落地,相关企业的业绩释放存在节奏差异;二是近期增量流动性边际放缓,行情可能从 “普涨” 转向 “精选个股”,需聚焦具备实际订单支撑的企业。
总体而言,800V 电源的技术迭代并非孤立事件,而是 AI 算力竞赛进入 “深水区” 的标志。在增量资金依然偏好高共识品种的背景下,相关产业链的核心标的有望成为 AI 主线中 “硬件升级” 分支的领军者。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