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林义相:A 股能到 4000 点,但需扫清这些障碍

日期:2025-08-18 18:32:33 / 人气:12


8 月 13 日,“A 股王者归来” 成为市场焦点,沪深两市成交额再上 2 万亿,沪指盘中突破去年 924 行情高点,日内创出近 4 年新高。然而,这样的趋势能否保持?股民对 A 股的信心依然脆弱,8 月以来已有 245 家上市公司发布减持公告,8 月 14 日沪指盘中站上 3700 点后翻绿,收盘时超 4600 只个股下跌,仅当日就有 21 家上市公司拟减持套现。这一现象值得警惕,毕竟当前向好的局面来之不易,要维持下去更是挑战重重。
自 2023 年 7 月中央政治局提出 “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以来,监管部门接连出手,调节 IPO 节奏、收紧量化套利、整顿非法减持、打击内幕交易、“叫停定向增发 + 融券卖出” 等一系列组合拳,意在补漏洞、稳信心。而多年为散户发声、赢得广泛尊敬的林义相,作为《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组顾问,兼具监管与一线机构双重背景,他既能精准指出市场顽疾,也能给出切实可行的 “药方”—— 控流、堵漏、开源、严管。比照其 “药方” 与后续出台的股市监管政策,重合度极高。当前 A 股火热之际,林义相的判断依旧犀利:A 股眼下并非高点,只要政策方向延续、制度补齐,4000 点并非奢望。但他也毫不掩饰对市场脆弱性的担忧,量化套利、内幕交易、行政式调控、减持规则不清等 “镰刀” 不除,信心难稳。
资金入市:“赶” 不如 “吸引”
妙投问:今年上半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突破 162 万亿元,与此同时各类高收益资产逐渐消失,这是否在将资金往股市里赶?
林义相答:所谓的把资金往股市里赶,比较常见的是降利息,现在看来利息是在降,但力度不是特别大,也不能说为了让投资股票而降利息,实际上更多是考虑到了实体企业的资金成本,和银行自己存贷利差的问题。
另外,要有吸引的概念,就是要把股票市场做好了,增加投资者对股票投资收益的预期,赶和吸引两者的发力点是不一样。双管齐下都可以,都能达到一定效果,但是更健康且可持续的是后一种。
趋势改变:政策发力堵漏洞
妙投问:从多次 3000 点保卫战,到如今股市站稳 3600 点并创新高,您觉得这中间有何因素促成了趋势改变?
林义相答:这段时间大家能看得出来,中国政府实际上想吸引资金进入股市。这一波实际上是政府救市,正式开始于 2023 年 7 月 24 号,也即政治局会议提出要 “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信心”,一个针对的是资本市场,一个面对的是投资者。
救市中间经过很多的波折,开始半年力度也很大,当时新股发行基本被停掉,可股市还是跌。这说明至少从监管部门角度来说,措施是不得力的,不得其法。
原因在我看来,如果将资本市场比作大水池,想要储满水,核心是控流、堵漏、开源、严管。首先要控制资金流出,之后是制度上堵漏,第三要开源引进更多资金,所有这些都需要严管。
资本市场钱流出有几大方式,包括 IPO、大小非减持、再融资;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融券卖出、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漏洞。
现在 IPO、非法减持(离婚减持)靠行政方式给堵上了,转融通通过 6 次 “挤牙膏” 式从机制上改变。不要只看有多少股票是通过转融通减持的,重点不在这里,重点的是要让市场觉得这个明显不公平的事情被叫停了,漏洞给堵上了。
这是对市场机制的重新塑造和监管部门对于股民市场呼声的一种回应。眼下,资本市场的水池有些洞已经堵了,有些大洞变小洞,有些小洞变小缝,这是进步。
市场现状:未到顶但需巩固信心
妙投问:那您觉得现在 A 股稳了吗?到顶了吗?
林义相答:现在这个趋势是不稳定的,有随机性,还没有真让人觉得市场整体的态势改善了。实际上指数从 3200 点到现在也就涨了 10% 多点。涨 10% 的市场就那么好吗?我觉得现在需要巩固。
现在大家还是风声鹤唳,可能一点点动荡就要随时逃跑的,没有一个持续的长期的信心。不信试试看,要有点什么利空政策出来的话,很多就跑了。所以这会其实应该是从监管的层面让这种开始向好的信心苗头持续下去,整固好这种信心。
当下时点股市状况已经好转了,说句实在话,我个人觉得 A 股现在不是顶。但有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救市的态度和政策在正确的方向继续下去。
我在 2023 年底到 2024 年年初就说了,中国股市应该走到 4000 点再往上,应该还有 50% 的空间。可能那会大家都不敢信,而我认为现在也还没有到顶。A 股从现在情况下涨到 4000 点不为过,跟现在比还有 10% 上涨空间。
4000 点依据:市盈率与基本面支撑
妙投问:您是怎么判断 A 股能到 4000 点的?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
林义相答:A 股能涨到 4000 点不是拍脑袋得出,是有一定基础的。以我当时说的时候,股市平均市盈率可能也就 13 倍到 15 倍之间,涨 50% 就是 20~25 倍,也就是现在国外主要市场的市盈率水平,再将利润状况、基本面情况考虑在内,足以支撑。
现在其实一些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比如 A 股和港股的价格关系,一起是港股相对 A 股打折扣,现在有些股票的港股价格远远高于 A 股。
政策方向:管量化、改 IPO 与减持、打内幕交易
妙投问:当下的 A 股哪些政策是一定要坚持,还需要做哪些优化,才能维持往上走的趋势?
林义相答:我觉得就是几样东西,第一个是量化要管起来,这是一种信号,一种态度问题。
比如最近幻方量化和招商证券员工间的利益输送,返佣 1 亿多,就可见为什么量化有这么多人维护。
但首先,科技发展不应该通过幻方量化这种方式,而应当有一个更合适的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幻方是做量化投资赚钱,本质是做生意赚钱,而不是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性质不一样,定性不一样。
我个人认为量化实际上塑造了一个市场的运行模式,当市场不能信服政府真的要把市场往上推的时候,量化一定是套利性的,即股价涨一点,就给卖掉,跌了再买进,完全是在做差价和波段。
如果市场认为股市会有趋势线上涨,量化就会改变策略。但什么样的办法能让大家相信会有波动向上的慢牛,政府要拿出措施。停掉量化就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妙投问:现在这个阶段量化仍然有必要关掉吗?
林义相答:当然了。因为现在市场还没有那么丰厚的底子,都是很脆弱的,不一定能持续的。这种脆弱更多的是信心的脆弱。
在目前情况下,停掉量化就表明政府正在把各种有可能进行套利的停掉。重要的不是量化本身,而是要产生一个市场的预期和心理,让大家知道政府是真的是要把市场往上做,尽管量化里头有巨大的利益集团,比如像券商这些。
妙投问:除此之外,资本市场走好会遇到什么挑战?
林义相答:IPO 和减持的改革,是真正的挑战。要进行机制性的改革,总是用行政命令不可持续,且有很大的副作用。市场运行机制给改了,市场的主体会自动调节的。
IPO 改革的方向是,要让 IPO 的门是敞开的,但作弊者不敢进,被低估者不愿进,如果能到这个程度,就基本到位了。减持也一样,规则一定要明确。
妙投问:还有哪些会立竿见影的措施?
林义相答:实际上现在反而是要打老虎的时候,这样才让市场知道是有公平正义的。
比如内幕交易。内幕交易是 A 股最大的毒瘤,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比市场操纵更坏,操纵需要市场合力,还有可能失败赔掉;但内幕消息正常人 90% 都能判断出是利好还是利空。因此,如果内幕交易不得到遏制和惩罚的话,这个市场就没有公平可言。
而内幕交易其实不难查,现在所有数据都在电脑上,交易数据只要跟踪一段时间,异常处都能发现。筛选 100 个嫌疑,哪怕查实 3 件,严惩获利者,让其得不偿失。有前车之鉴,有些政策哪怕不那么完善,一般人就不敢去冒险了。
就一句话,如果能像查酒驾一样查 A 股的违法违规行为,像处理违法喝酒来处理违法违规事情,A 股才能长治久安。
股市稳定基金:需独立透明运作
妙投问:您一直提倡设立股市稳定基金,当前国家队承担了这个角色吗?
林义相答:我不对汇金做评论,也不对国新做评论,也不对诚通做评论。我只想说一件事,股市稳定与发展基金一定是专项基金,资金运行、人员管理都要独立。这是特殊机构,必须透明运作,随时处于监控之下。
关键是,基金的初始资金、赚的钱都要一直放在股市中,这才叫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立之于市场。不能把赚的钱拿走,否则就变成了跟市场博弈,跟投资者博弈的行为。
某种意义上,救市不说操纵,至少也在影响股市,而且还有能力,有权力,名正言顺。股市特别考验人性,跟钱太近了。所以一定要考虑到哪些程度上要顺应人性,同时给以约束。
这样,股市稳定与发展基金才能真正成为 A 股的压舱石和定海神针。
林义相的观点深刻揭示了 A 股当前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4000 点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但需要政策的持续发力和制度的不断完善,扫清市场中的 “镰刀”,才能真正提振投资者信心,让 A 股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