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 传闻与港股火热背景下:纽交所对中国企业的态度解析
日期:2025-07-09 22:18:42 / 人气:5

在 “2025 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 上,纽约证券交易所中国区主管葛辰皓的发言,为我们解读纽交所与中国企业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视角。尤其是在 “中概股大规模退市” 传闻与港股市场火热的对比下,纽交所是否还欢迎中国企业成为关注焦点。
一、“中概股大规模退市” 传闻:断章取义的误读
今年 4 月,“中概股大规模退市” 的传闻引发市场震动。葛辰皓澄清,这是自媒体断章取义的结果。事件源于福克斯的一次采访,主持人在探讨关税话题时,突然提及中国企业若将在美国资本市场融到的资金用于军工该怎么办,美国财长贝森特在这个限定假设下表示 “一切皆有可能”,但随后又提到很多事情会有解决途径。
葛辰皓强调,这段采访并非针对整体中概股,而是在非常限定的环境下的对话,却被一些自媒体曲解为中概股都要系统性地下市。他表示,纽交所一直与美国证监会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如有实质性动向会第一时间进行政策分析和解读,目前大家无需过度焦虑。
事实上,纽交所长期陪伴中概股穿越不同周期。早期陪伴中国国企出海;2014 年见证阿里巴巴逾 200 亿美元融资额的全美最大 IPO;2020 至 2021 年间见证中概股赴美上市新高峰;同时也陪伴中概股度过市场低潮期。葛辰皓明确表示:“我们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希望能持续利用纽交所的品牌优势、交易模型、服务及全球生态圈,助力中国企业更好地实现资本市场出海。”
二、纽交所对中国企业的态度:重视与期待并存
2025 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数量同比增加,但整体募资金额下降。对此,葛辰皓认为,这是由于 2024 年上半年的高基数导致的。2024 年上半年有两笔大型中概股 IPO:安踏旗下的亚玛芬体育和吉利旗下的极氪分别以 15 亿美金和 5 亿美金的融资额登陆纽交所,拉高了同期基数。
他还指出,相比 2021 年的高峰期,当前中概股发行仍处于恢复阶段。全球二级市场投资者如今比前几年更为谨慎,对价格也更敏感,这是全球性趋势,并非仅针对中概股。不过,纽交所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并未改变,其拥有超过 230 年的历史,历经各种市场周期,葛辰皓相信中概股发行正处于复苏轨道上,目前已有一些优质项目在等待发行,“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优质项目的成功发行,提振整个中概股板块的回升。”
三、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积极趋势与挑战
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虽处于恢复阶段,但也有积极趋势显现。很多资金重新回到中国资产,这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方面,去年 9 月 24 日后,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应对经济挑战;年初 DeepSeek 的发布和 “杭州六小龙” 的问世,让世界再次看到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力量,触发了对中国科技股的价值重估。外因方面,国际资金在全球化资产配置上出现边际变化,考虑到美股高估值、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及美元汇率风险,很多投资人将部分重心转到中国和欧洲资产。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难点在于如何更好地获得国际长线资金支持。同时,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给全球企业赴美上市带来影响,今年 4 月大规模关税政策推出后,许多原本计划登陆纽交所的企业推迟了发行窗口,这种不确定性并非仅针对中概股,而是面向全球发行人。
不过,葛辰皓认为,中国企业经过多次中美贸易战的历练,已具备更强的应对机制,在全球布局、供应链多元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他强调,市场秩序已逐步恢复,虽然关税政策给发行窗口选择带来不确定性,但长期来看,政策在动态演进,企业的基本面和战略准备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四、纽交所与港交所:合作而非竞争
在港股市场火热的背景下,葛辰皓表示纽交所与港交所始终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致力于为企业在不同资本市场提供多元路径选择。在全球化背景下,交易所并非 “非此即彼” 的竞争关系。以蔚来汽车为例,2018 年在纽交所融资 10 亿美元后,又陆续在新加坡、香港完成二次上市,形成三地上市格局。这种多地上市的例子不胜枚举,体现了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资本市场的灵活性,也说明不同交易所之间可以相互补充。
综上,尽管存在 “退市” 传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但纽交所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从未改变,依然欢迎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中国企业在面对挑战的同时,也拥有借助国际资本市场实现发展的机遇,而纽交所与港交所等不同资本市场的合作,将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充电宝行业乱象:安全隐患下年轻...07-09
- 用完这个Google相机的精神续作...07-09
- “退市” 传闻与港股火热背景下:...07-09
- 大国竞争下具身智能赛道:中国孕...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