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留子” 的毕业季:一场与 “母校” 和 “塑料情” 的漫长告别

日期:2025-08-13 16:35:49 / 人气:7


国际学校毕业即将勇闯天涯,“准留子” 六月到九月是一场漫长的告别。人生角色转变突如其来,一双看不见的手将涉世未深的他们从精心编排的 “楚门的世界” 推向世态炎凉。十七八岁,正值青春期,他们看问题犀利、尖锐,对成年人的游戏规则充满好奇,对人情世故却懵懂无知。三位 “准留子” 讲述了他们的 “毕业奇遇记”—— 有人拿到名校 offer 后被一群 “母校” 轮番消费,无奈选择隐身;有人因家长与母校爆发 “档案冲突”,看清了 “塑料师生情”;还有人当看到同学们聚会旅行的合照在朋友圈刷屏时,才意识到从毕业典礼那天起,自己已被全班无声拉黑。
不流行 “升学宴” 却疯狂 “消费” 毕业生
讲述人:格格(北京某国际学校毕业生,录取美国 top15、英国 G5、港前三)
高考的圈子热衷 “庆功宴”,国际教育圈则流行 “消费” 毕业生。“难道感恩母校就必须给招生宣传站台充当活广告?”18 岁的北京 “准留子” 格格无奈选择了暂时销声匿迹。
2025 申请季,格格和几位同学的 offer 成为她所在国际高中的 “升学喜报” 担当:美国 top15、英国 G5、港前三........“当时还没毕业,我配合学校完成了一系列招生宣传,毫无怨言。然而‘消费’毕业生却好似无穷无尽的漩涡”!格格回忆,学校直播宣讲,公众号、视频号访谈,开放日与家长面对面分享,对外接受采访....... 每一次,她都卖力表演,不遗余力感谢老师,感恩母校的托举.......
与此同时,与她 “断联” 许久的各路旧相识纷纷上线 —— 英语培训班老师询问她的标化成绩;体育项目教练祝贺她升学,小学初中班主任则联系她父母,询问她的大学录取结果........“你以为他们真的是关心我?那你就错了!”
格格看到,教培顾问把他们的对话截图发到朋友圈并配文 “咱们学员 20 天拿下托福 110+,成功上岸港前三”;体育教练则把她训练和比赛时的视频发到朋友圈和公众号,称 “热爱运动助力学生登顶世界名校”。
令格格无法理解的是,她初中就读的学校在招生宣传中,一位素未谋面的主播老师详细分享了她从前的成长案例。而她童年就读过的小学则邀请她以优秀毕业生代表的身份出席毕业典礼,鼓励学弟学妹.......
发来邀请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无奈告诉格格,老师们在校方要求下必须每年完成一项 “艰巨的任务”:联系毕业生家长,统计孩子后续升学去向并汇报给学校。
“从我们这走出去的孩子凭借优秀的全人素养遍布全球顶尖学府,国内方向清北复交,国际方向牛剑藤........” 格格说,她完全能想象出校长在招生宣传时那如数家珍的姿态。而她只想反问 —— 毕业生在高中大学阶段有所成就时,跟幼儿园、小学、初中到底有多大关系?你们有多少功劳?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母校们”“良师们” 求放过!
父母与学校 “档案之争”,遭遇 “人走茶凉”
讲述人:小娜(北京某国际部毕业生,录取英国 G5)
“毕业生档案转移,学校应该凭良心积极协助”!北京家长于女士对孩子母校冷漠推诿的态度极其失望,却束手无策。
于女士的女儿小娜即将赴英国求学,她和班里同学的档案存放问题成了家长的心病。于女士说,无论国际学校或国际部,毕业生档案问题注定绕不过去。如果所在高中配合,学生本人只需要在留服中心官网申请调档函交给学校,学校即可将毕业生档案邮寄到留服中心完成存档,全程网上办理。
家长们认为,档案妥善存档,便于学生未来回国考公考编,就业、落户。反之,如果学校不配合,家长恐怕要跑断腿,未来孩子可能面临 “档案缺失” 东奔西跑补办的尴尬。
六月份毕业时,于女士等家长与校方沟通档案事宜,被告知 “国际方向学生没有档案”。家长不解:“我们通过中考录取而来,三年有完整的学习经历,档案里包括入学登记表、毕业登记表、成绩单、德育鉴定........ 说这些都没有,完全站不住脚!” 几经交涉,班主任让家长将几份学生信息表自行拿走,自己找地方存放。
“北京户口的学生可以存放在户口所在地社区,外地户口的学生则需要回老家咨询,人社局、劳动就业中心,社区,很可能相互踢皮球”。于女士求助社交媒体,发现多位国际学校或国际部家长有类似经历。
小娜说,自从家长 “组团” 和学校沟通档案的事,妈妈就成了老师眼中的 “刺头”。那些朝夕相处的老师相继退出了班级群,也不再回复她的微信。小娜说:“人走茶凉,不免心寒。”
北京某国际学校 Amy 老师透露,她和几位老师在暑假前夕加班加点为有需求的毕业生将档案顺利存放到留服中心,省去了家长跑街道,联系老家的麻烦。学校是 “1+3 国际高中” 没有国内普高学籍,但这不影响档案存放到留服中心。Amy 和老师们在家长中赢得了点赞与感激。
然而在她看来,国际学校毕业生未来出口多元,留学之后可能继续深造、移民、海外就业、创业,每个人对档案的需求截然不同,“虽然超出本职工作,但凭良心,可以消除家长焦虑,避免家校冲突,善始善终。”Amy 说。
事实上,国际学校高中毕业证在申请国外大学时是重要的学历证明文件。像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主流留学国家的大学,都会要求申请者提供高中毕业证书。许多国际学校采用国际通用的课程体系,如 IB(国际文凭课程)、A - Level(英国高中课程)、AP(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等,其毕业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高度认可。
而对于档案存放,高中毕业出国留学时,档案存放主要有以下三种官方途径: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北京),适用于计划回国后在一线城市落户(如北京、上海)、参加公务员考试或需同步留学经历至档案者,免费保管,全程线上办理;户籍地人才服务中心 / 档案管理服务机构,适用于回国后计划在户籍地就业或落户非一线城市者;原高中短期保管,仅作为临时过渡(1 - 2 年),长期留学不推荐。
毕业典礼后,我被全班伙伴们无声拉黑了
讲述人:小晓(北京某国际学校毕业生,录取美国 TOP20)
“毕业典礼那天阳光格外刺眼,我作为班长代表全体毕业生发言,转身谢幕后和同学们拥抱、合影,互换礼物。万万没想到,那是我和他们最后一次体面的互动”。毕业两个多月,小晓每每打开微信朋友圈,总被同学们一起聚会、旅行的合影刷屏。“一次也没叫过我”,小晓自嘲,如今自己敏感得像《甄嬛传》里的安陵容,小心翼翼、患得患失。
小晓每每深夜刷到这样的朋友圈,倍感酸楚:十多个同学挤在成都街头火锅店举手比 “耶” 合照,结伴夜游香港维多利亚港,有人则一起晒机票,配文 “毕业不散场”....... 那些曾经和小晓并肩布置教室、熬夜改方案、排练节目的伙伴,此刻隔着手机屏幕笑得灿烂又如此陌生。
“为什么不叫上我?刚毕业就把我忘了?” 小晓主动联系过两位以前交往颇多的同学,其中一人回复:“你是班长,老师的心腹,毕业后可以延续师生情”。另一位同学没回复,小晓却在其朋友圈看见一段话,那些迫于团队和谐而刻意维持的 “被动社交”“无效社交”,毕业了,终于装都懒得装了。
小晓陷入沉思,那些课间的寒暄、小组互动的默契,在他们眼里纯属 “被动社交” 的表演。令她始料不及的是,在大家心目中,自己只不过是 “老师的红人”“汉奸”“告密者”。
偶尔,小晓回忆起和同学们排练的周杰伦那首《蒲公英的约定》—— 一起长大的约定,那样清晰,打过钩的我相信,说好要一起旅行,是你如今,唯一坚持的任性......
在这个毕业季,“准留子” 们不仅要面对学业的转变,还要经历人情冷暖的冲击。而在科技领域,一场变革也悄然来临。没有 “电话卡(SIM 卡)” 的日子,很快就要来了。
今日有消息称,华为将推出支持 eSIM(电子 SIM 卡)的新款三折叠手机,有望成为国内首款商用 eSIM 的智能手机。这意味着,以后用户无需使用实体 SIM 卡,也可通过支持 eSIM 功能的华为手机,接打电话、发短信、上网冲浪。
虽然,目前华为方面并未就是否推出支持 eSIM 功能的手机进行回应。不过结合苹果手机此前已在美国地区支持 eSIM,且将于 9 月推出的 iPhone 17 Air,也被曝正与国内运营商洽谈 eSIM 商用,华为 eSIM 手机的推出或许也不远了。
《BUG》栏目从运营商人员处了解到,目前中国联通已经推出 “一号双终端” eSIM 服务;中国移动 eSIM 服务已于 2024 年 1 月 4 日暂停,但近期也将逐步开放。中国电信方面则表示 “还未完成升级暂时无法办理”。
伴随运营商陆续重启,华为、苹果等终端厂商纷纷支持推进,手机 “无卡化” 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未来若更换运营商网络将变得更容易,无需再去线下营业厅办理。
运营商在行动:联通快、电信慢?
公开资料显示,eSIM 指的是电子化的 SIM 卡,是一个可通过网络下载到移动终端的数据文件。有了它可以实现与普通 SIM 卡无差别的功能体验。
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支持 eSIM 功能的一个好处是,它能够压缩手机空间,预留更多位置给其他硬件,同时,在硬件中集成 eSIM 方案,占用空间仅为 Nano SIM 卡的 1/3,这也会让手机体积更小、更轻便。用户们更换运营商网络也将变得更容易,无需再去线下营业厅办理。
当然,使用 eSIM 服务也是有前提的,它需要手机等终端设备必须在硬件上支持 eSIM,且在运营商处开通了 eSIM 服务。此外,由于 eSIM 属于新兴技术,在安全保障等方面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检验。
《BUG》栏目了解到,早在 2023 年时,三大运营商曾以 “业务维护升级” 为由暂停 eSIM 业务办理,已开通的用户虽可继续使用,但新用户无法申请。彼时有业内人士指出,其在技术上存在隐患 ——eSIM 的远程写入机制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诈骗案件激增,较实体卡安全性较弱。
不过近期,运营商对于 eSIM 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中国联通人士告诉《BUG》栏目,目前已经支持了 eSIM 服务申请。开通后的资费为每月 10 元,涉及终端类型包括智能手表、眼镜等,区域为北京、上海、天津、内蒙古、河北、山西、安徽等。
中国移动客服表示,“近期将逐步开放全国范围 eSIM 业务支撑,正在进行相应系统优化和资源准备,具体开放时间未定。” 在 2023 年 “因系统升级暂停” eSIM 开通后,虽然中国移动 eSIM 服务目前仍处于暂停状态,但仍能在系统内查到相关信息页。
三大运营商中,目前仅中国电信在 eSIM 服务上的进度较慢,其客服明确表示:“目前 eSIM 业务还未完成升级暂时无法办理,也没有升级完成的具体时间通知”。另有说法认为,电信进展慢,主要是受限于电信的天通卫星通信业务,该业务需要基于实体 SIM 卡做鉴权。
有 eSIM 产业链人士向《BUG》栏目透露,“已经暂停两年的 eSIM,三大运营商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面放开。” 产业链人士指出:此前 eSIM 业务暂停,一方面是因为 eSIM 业务在各运营商之间的切换规则不太清晰,导致部分运营商业务受到冲击。另一方面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最终导致 2023 年运营商们纷纷暂停 eSIM 业务办理。
“近期是因为运营商间切换的规则更清晰了,一次性推出后转到其他厂商的流程更加明确,也做了一些安全性的改进,所以又要重启。” 前述知情人表示。
华为 VS 苹果:争抢 eSIM 国内首发?
运营商之外,手机厂商对于 eSIM 的态度转变,也将成为 eSIM 能否快速普及应用的关键。
对于华为是否将推出支持 eSIM 的新款三折叠手机一事,华为方面并未回应。但可以预见的是,伴随苹果等手机品牌在美国等地区支持 eSIM 并逐步取消实体卡槽,华为等国内厂商对于 eSIM 的支持,也已经正在路上。
实际上早在 2017 年,谷歌和苹果便在手机中开始支持 eSIM,但保留了实体卡槽。至 2022 年,苹果在美国发布的 iPhone 14 便取消了实体卡槽,仅支持 eSIM。据海外媒体报道,苹果将于 9 月推出的 iPhone 17 Air 将会取消实体 SIM 卡槽,在全球采用纯 eSIM 方案,目前也与国内运营商正在洽谈 eSIM 商用合作。
通讯行业资深观察人员对《BUG》栏目表示:“华为很可能在 9 月推出支持 eSIM 的三折叠旗舰手机,那么华为将在国内从苹果手中抢下 eSIM 手机首发。但如果未能‘首发’并跟进,一些渴望抢先体验 eSIM 功能的用户,可能会转投苹果。”
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报告,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销量同比增长 2.5%。其中,华为以 19.4% 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而苹果市场份额有所下滑。第二季度,华为以 18.1% 的市场份额再次登顶,苹果则位于第五名。
“最近几年国内手机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华为手机在海外市场受到影响后,近几年国内攻势非常迅猛,他们应该不会落后。” 前述人员表示。
伴随运营商以及华为、苹果等头部手机厂商陆续支持 eSIM 服务,手机无卡化的浪潮将很快成为各大手机厂商们竞相追逐的新增功能点,进而快速普及开来。而这一科技变革,或许也将为即将开启留学之旅的 “准留子” 们在通讯体验上带来新的变化,无论是在国内与家人朋友联系,还是未来在海外的生活中,eSIM 带来的便捷性都可能融入到他们的日常,成为时代变革下的一个新注脚。
(受访者均为化名)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