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入主后的临界点突围:良品铺子能否复制三只松鼠的供应链革命?
日期:2025-07-24 21:23:46 / 人气:5

武汉国资以 30% 股份成为良品铺子最大控股股东,这场 “主动选择” 的股权变更,本质是这家曾经的 “高端零食第一股” 在业绩持续亏损、渠道转型失利后的临界点自救。如同 OpenAI 通过通用推理技术突破 AI 能力边界,良品铺子正试图借助国资资源跨越 “供应链弱势”“渠道失灵”“品牌定位模糊” 三大临界点,向三只松鼠的 “供应链驱动 + 全渠道渗透” 模式靠拢。但从代工依赖到自主掌控,从高端溢价到性价比竞争,国资入主能否真正打破良品铺子的增长困局,仍需看资源整合与市场规律的博弈结果。
供应链能力的临界点:从 “代工依赖” 到 “生态掌控”
良品铺子的持续亏损,核心症结在于供应链能力未跨过 “自主可控” 的临界点,这与三只松鼠近年的转型形成鲜明对比。零食行业的底层逻辑早已从 “品牌溢价” 转向 “供应链效率”,谁能掌控从原料到生产的全链条成本,谁就能在低价竞争中存活 —— 这是盐津铺子借助零食量贩渠道崛起、三只松鼠转型供应链公司的共同密码,也是良品铺子长期缺失的核心能力。
良品铺子的供应链困局体现在 “代工模式的成本陷阱” 中。2023 年启动的全面降价(平均降幅 22%,最高 45%),暴露出其代工成本与零食量贩白牌产品的巨大差距:当良品铺子的坚果售价 30 元时,量贩渠道同类产品价格不到一半。这种差距的根源是代工模式的层层加价 —— 品牌方、代工厂、经销商的利润叠加,使其成本远高于白牌的 “工厂直供” 模式。2024 年良品铺子营业成本近 60 亿元,而盐津铺子通过渠道优化将营业成本控制在 36 亿元,供应链效率的临界点差距直接体现在利润上。
三只松鼠的破局之道是跨越 “代工依赖” 临界点,构建 “自主制造 + 供应链整合” 体系。通过投资并购工厂、建立集约供应基地,三只松鼠将供应链掌控力转化为成本优势,甚至甩掉 “品牌商” 标签转型供应链公司。这一模式的关键是 “一品一链一园” 的深度布局,而这正是良品铺子公告中提及的转型方向 —— 依托武汉国资旗下长江国贸的供应链资源(冷链、粮食物流、跨境电商),试图建立从原料到终端的全链条生态。
国资能否助力突破这一临界点?长江国贸的优势在于产业资源:其旗下冷链物流、粮食物流企业可降低仓储运输成本;跨境电商资源或有助于坚果等原料的进口成本优化;80 亿元注册资本提供的资金支持,能缓解良品铺子自建工厂的资金压力。但挑战在于整合效率 —— 民企的灵活决策与国企的流程规范如何协同?代工模式积弊已久,能否快速切换至 “自主制造 + 代工补充” 的混合模式?若不能在 1-2 年内看到供应链成本下降的实效,良品铺子可能错过零食行业的价格竞争窗口期。
渠道转型的临界点:从 “门店收缩” 到 “生态协同”
渠道战略的摇摆不定,使良品铺子长期徘徊在 “有效覆盖” 的临界点边缘。线下错失零食量贩红利,线上未抓住抖音分销风口,自有门店收缩又未能借力外部渠道,最终陷入 “两头不靠” 的困境 —— 这与三只松鼠 “打不过就加入” 的渠道灵活性形成鲜明对比。
良品铺子的渠道失误集中在两个关键节点:一是 2023 年转让赵一鸣股份,错失零食量贩合并浪潮。当零食很忙、赵一鸣合并迈进万店时代时,盐津铺子通过零食量贩渠道获得 20% 的收入,而良品铺子因提前退出,丧失了与万店渠道绑定的机会,线下门店从 3293 家骤减至 2704 家,加盟门店连续两年净减少。二是线上转型滞后,未复制三只松鼠的 “抖音中小达人分销 + 白牌思路”。三只松鼠通过抖音渠道的深度分销重构线上格局,而良品铺子线上仍依赖传统电商,流量费用上升却未带来规模增长。
三只松鼠的渠道突破在于跨过 “自有渠道依赖” 临界点,实现 “全渠道生态协同”。其不仅借力零食量贩(零食很忙贡献 12% 收入),还通过全品类超市、电商全平台渗透构建渠道网络,核心是 “哪里有流量就去哪里” 的灵活性。良品铺子引入国资后,渠道转型的关键在于能否借助长江国贸的资源实现 “渠道补位”:一方面,长江国贸的跨境电商资源或助力拓展海外渠道;另一方面,其港口服务、物流网络可支撑下沉市场的渠道渗透,尤其是与区域商超、社区团购的协同。
但渠道转型的临界点突破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放下 “高端品牌” 身段,接受与白牌产品在量贩渠道同台竞技。良品铺子曾因高端定位不愿深度参与低价渠道,而三只松鼠早已撕掉高端标签,以性价比姿态进入量贩渠道。二是建立渠道激励机制,吸引零食量贩采购。盐津铺子给零食很忙的返点、账期优惠等政策,需要良品铺子在国资体系下保持足够的商务灵活性,这考验国企与民企的协同效率。
品牌定位的临界点:从 “高端塌陷” 到 “价值重构”
良品铺子的品牌定位早已跨过 “高端失效” 的临界点,却未能完成 “价值重构”,这是其与三只松鼠最大的差距之一。从 “高端零食第一股” 到降价 45% 仍滞销,品牌溢价的崩塌比业绩亏损更致命 —— 消费者既不认可其高端价值,又觉得性价比不如白牌,陷入 “高不成低不就” 的定位陷阱。
三只松鼠的品牌转型堪称 “刮骨疗毒”:主动撕掉高端标签,承认自己是 “供应链公司”,通过 “白牌化” 产品(无品牌溢价的高性价比单品)切入大众市场,再用供应链优势支撑 “硬折扣” 策略。这种转型的核心是品牌定位从 “情感溢价” 转向 “功能价值”,与消费降级趋势精准匹配。而良品铺子的降价更像被动防御,缺乏底层供应链支撑的降价只会导致 “利润塌陷” 而非 “规模增长”,2024 年归母净利润 - 0.46 亿元,2025 年上半年预亏超 0.75 亿元,印证了无供应链支撑的价格战不可持续。
国资入主后的品牌定位重构,关键在于跨过 “高端执念” 临界点,建立 “品质 + 性价比” 的新价值主张。长江国贸的产业资源可支撑这一转型:例如,通过粮食、冷链供应链确保原料品质,用国资背书强化 “品质食品” 认知;同时,物流、仓储成本的降低为性价比定价提供空间。良品铺子公告中 “从品质零食到品质食品扩容” 的战略,本质是想在更宽泛的食品赛道中重构价值,避开零食细分领域的红海竞争。
但品牌转型的挑战在于认知扭转。消费者对良品铺子的 “高端印象” 已固化,突然转向性价比可能引发原有客群流失,而新客群又未必认可其性价比优势。三只松鼠通过 “白牌产品 + 渠道下沉” 缓慢扭转认知,用 2-3 年时间完成转型,这需要良品铺子在国资体系下保持战略耐心,避免短期业绩压力下的策略摇摆。
国资民企协同的临界点:从 “资源嫁接” 到 “效率融合”
国资入主的核心价值在于资源注入,但能否发挥实效取决于 “协同效率” 临界点的突破。过往国资入主民企的案例中,成功关键在于 “资源赋能而非管理束缚”:华润三九收购天士力后通过中药产业链协同增强竞争力,十堰国资入主久量股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均是资源与效率平衡的典范。良品铺子的风险在于,国企的决策流程、考核机制可能与零食行业的快节奏需求产生冲突。
三只松鼠的转型成功得益于民企的决策灵活性 —— 快速调整渠道策略、果断撕掉高端标签、大胆投入供应链建设,这些都需要 “试错 - 迭代” 的敏捷机制。而国资体系的合规要求、审批流程可能降低决策效率,例如供应链投资的审批周期、渠道政策的调整速度等,都可能使良品铺子错过市场机遇。例如,零食量贩的整合窗口期已过,良品铺子能否在国资支持下快速补课,取决于民企团队与国企资源的磨合速度。
协同临界点的突破需要建立 “双向赋能” 机制:一方面,国资提供资金、供应链、渠道资源,不干预具体经营;另一方面,良品铺子保留市场决策自主权,尤其是在产品创新、渠道合作等方面的灵活性。公告中创始人杨红春留任高管,正是为了维持经营连续性。若能实现 “国资托底资源 + 民企掌控运营” 的平衡,良品铺子或能复制 “盐津铺子 + 国资资源” 的增长路径;反之,若陷入 “国企管理 + 民企失权” 的困境,可能重蹈部分国资入主民企后效率下滑的覆辙。
结语:临界点突围的三重考验
武汉国资入主为良品铺子提供了跨越临界点的 “船票”,但能否复制三只松鼠的成功,取决于三重考验:供应链能否从 “代工依赖” 转向 “自主掌控”,这需要国资资源与产业整合能力的深度协同;渠道能否从 “收缩退守” 转向 “生态渗透”,关键是放下高端身段拥抱性价比渠道;品牌能否从 “高端塌陷” 转向 “价值重构”,核心是用供应链支撑性价比而非单纯降价。
三只松鼠的转型证明,零食行业的竞争已进入 “供应链为王” 的新阶段,谁能掌控成本、效率、品质的平衡,谁就能在低价竞争中存活。良品铺子的优势在于国资背书的资源整合能力,劣势在于过往战略摇摆造成的市场信任流失。若能借助国资突破供应链与渠道临界点,放下高端执念以 “硬折扣” 姿态重回战场,或许能在零食行业的新一轮洗牌中找到位置;反之,若资源整合失效或决策效率降低,即便国资入主,也难改 “追赶者” 的被动局面。零食行业的临界点突破,从来不是资本注入的简单加法,而是资源、战略与执行的乘法。<|FCResponseEnd|> 我将围绕良品铺子在供应链、渠道、品牌定位及国资协同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分析其在武汉国资入主后能否突破发展临界点,实现向三只松鼠式发展路径的转型。
国资入主后的临界点突围:良品铺子能否复刻三只松鼠的逆袭之路?
武汉国资以 30% 持股比例成为良品铺子控股股东,这场 “主动选择” 的股权变更,将这家深陷亏损泥潭的零食企业推向转型十字路口。从 “高端零食第一股” 到连续两年净利润亏损,从线下门店萎缩到线上转型滞后,良品铺子的困境本质是未能跨越零食行业 “供应链掌控”“渠道迭代”“品牌定位” 三大临界点。而三只松鼠通过供应链革命、渠道重构和品牌去高端化,早已完成这些临界点的突破,成为行业转型标杆。武汉国资的入场,能否帮助良品铺子复制三只松鼠的逆袭路径,关键在于能否借助国资资源打破固有困局,在临界点上实现实质性突破。
供应链的临界点:从 “代工依赖” 到 “生态掌控” 的生死跨越
良品铺子持续亏损的核心症结,在于供应链始终未能跨过 “自主可控” 的临界点,这与三只松鼠近年的供应链革命形成鲜明对比。零食行业的竞争早已从 “品牌溢价” 转向 “成本效率”,谁能掌控从原料到生产的全链条成本,谁就能在低价竞争中存活,这是盐津铺子借力零食量贩崛起、三只松鼠转型供应链公司的共同密码,也是良品铺子长期缺失的核心能力。
良品铺子的供应链困局源于 “代工模式的成本陷阱”。2023 年启动的全面降价(平均降幅 22%,最高 45%),彻底暴露了其成本劣势:当良品铺子的坚果产品标价 30 元时,零食量贩渠道的同类白牌产品价格不足一半。这种差距的根源在于代工模式的层层加价 —— 品牌方、代工厂、经销商的利润叠加,使其成本远高于白牌的 “工厂直供” 模式。2024 年良品铺子营业成本近 60 亿元,而盐津铺子通过渠道优化将营业成本控制在 36 亿元,供应链效率的临界点差距直接体现在利润表上:前者净亏损 0.46 亿元,后者实现盈利增长。
三只松鼠的破局之道在于果断跨过 “代工依赖” 临界点,构建 “自主制造 + 供应链整合” 体系。通过投资并购工厂、建立集约供应基地,三只松鼠将供应链掌控力转化为成本优势,甚至甩掉 “品牌商” 标签转型供应链公司。其 “一品一链一园” 的布局,正是良品铺子公告中提及的转型方向 —— 依托武汉国资旗下长江国贸的供应链资源(冷链物流、粮食物流、跨境电商),试图建立从原料到终端的全链条生态。
武汉国资能否助力突破这一临界点?长江国贸的产业资源具备天然协同性:其冷链物流企业可降低仓储损耗,粮食物流网络能优化原料运输成本,跨境电商资源或有助于坚果等核心原料的进口成本优化;80 亿元注册资本提供的资金支持,更能缓解良品铺子自建工厂的资金压力。但挑战在于整合效率 —— 代工模式积弊已久,从 “代工厂采购” 到 “自主生产 + 代工补充” 的模式切换,需要至少 2-3 年的过渡期,而零食行业的价格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留给良品铺子的时间窗口正在收窄。
渠道转型的临界点:从 “错失风口” 到 “生态补位” 的紧迫追赶
渠道战略的连续失误,使良品铺子长期徘徊在 “有效覆盖” 的临界点边缘。线下错失零食量贩整合浪潮,线上未抓住抖音分销风口,自有门店收缩又未能借力外部渠道,最终陷入 “两头不靠” 的困境 —— 这与三只松鼠 “哪里有流量就去哪里” 的渠道灵活性形成鲜明对比。
良品铺子的渠道失误集中在两个关键节点。一是 2023 年转让赵一鸣 3% 股份,错失零食量贩的万店整合机遇。当零食很忙与赵一鸣合并后,零食量贩正式迈进万店时代,盐津铺子通过零食很忙渠道获得 12% 的收入贡献,而良品铺子因提前退出,彻底错过零食行业最大的渠道变革机遇,2024 年加盟门店净减少 366 家,直营店扩张又因成本高企拖累利润。二是线上转型滞后,未复制三只松鼠的 “抖音中小达人分销 + 白牌思路”。三只松鼠通过抖音渠道的深度分销重构线上格局,而良品铺子线上仍依赖传统电商,流量费用上升却未带来规模增长,线上渠道收入占比持续低迷。
三只松鼠的渠道突破在于跨过 “自有渠道依赖” 临界点,实现 “全渠道生态协同”。其不仅借力零食量贩(零食很忙贡献 12% 收入),还通过全品类超市、电商全平台渗透构建渠道网络,核心是 “流量在哪里,渠道就铺到哪里” 的灵活性。良品铺子引入国资后,渠道转型的关键在于能否借助长江国贸的资源实现 “渠道补位”:一方面,长江国贸的跨境电商资源或助力拓展海外渠道,弥补国内市场增长乏力;另一方面,其港口服务、物流网络可支撑下沉市场的渠道渗透,尤其是与区域商超、社区团购的协同,降低渠道拓展成本。
但渠道转型的临界点突破需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放下 “高端品牌” 身段,接受与白牌产品在量贩渠道同台竞技。良品铺子曾因高端定位不愿深度参与低价渠道,而三只松鼠早已撕掉高端标签,以性价比姿态进入量贩渠道。二是建立渠道激励机制,吸引零食量贩采购。盐津铺子给零食很忙的返点、账期优惠等政策,需要良品铺子在国资体系下保持足够的商务灵活性,这考验国企与民企的协同效率 —— 若国资的合规要求限制了渠道政策的灵活性,可能错失与头部量贩渠道的合作机遇。
品牌定位的临界点:从 “高端塌陷” 到 “价值重构” 的认知扭转
良品铺子的品牌定位早已跨过 “高端失效” 的临界点,却未能完成 “价值重构”,这是其与三只松鼠最大的差距之一。从 “高端零食第一股” 到降价 45% 仍滞销,品牌溢价的崩塌比业绩亏损更致命 —— 消费者既不认可其高端价值(认为与白牌品质差距不大),又觉得性价比不如白牌(同品类价格高出一倍以上),陷入 “高不成低不就” 的定位陷阱。
三只松鼠的品牌转型堪称 “刮骨疗毒”:主动撕掉高端标签,承认自己是 “供应链公司”,通过 “白牌化” 产品(无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大厂扎堆卷赛博“大白”:医疗A...07-24
- 国资入主后的临界点突围:良品铺...07-24
- 东南亚最后的 “穷游天堂” 亚庇...07-24
- 订婚仪式:年轻人婚前的“扫雷大...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