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泉酒业“189模式”解析:渠道革命能否破解百亿难题?

日期:2025-04-22 17:38:54 / 人气:17


广西丹泉酒业近期推出的“189模式”,以“厂家+商家+店长”三方合资开店的合伙制为核心,试图通过利益深度绑定突破区域市场限制,实现百亿目标。这一模式在白酒行业并非首创,但其“轻资产、高分成”的设计和全国3000家专卖店的野心,仍引发行业热议。然而,在酱酒竞争进入品牌化决赛阶段的当下,丹泉的渠道创新能否弥补其品牌认知短板,仍需打上一个问号。

一、“189模式”的运作逻辑:利益捆绑与风险转嫁
1. 三方合资的“铁三角”结构
出资比例:单店投资155万元,厂家出资50万元(32%)、商家100万元(65%)、店长5万元(3%)。
收益分配:商家占70%(核心收益)、店长20%(超额激励)、厂家5%(分红)+驻店经理5%(绩效)。
模式特点:

商家主导:控股65%并享有70%收益,承担主要经营风险;
店长低门槛高回报:仅3%出资即可分得20%利润,激发终端积极性;
厂家轻资产运营:通过“五个统一”控制渠道,减少直营成本。
2. 与同类模式的对比
模式 代表企业 店长出资占比 店长收益占比 核心逻辑
丹泉189 丹泉酒业 3% 20% 利益向下游倾斜
喜家德385 喜家德 0%(干股) 3%-8% 店长培养新店长获股权
百果园 百果园 80% 70%分成 店长自负盈亏
丹泉的差异化:通过“低投入高分成”吸引店长,但商家需承担65%资金压力,实质是将库存风险转嫁给渠道。

二、丹泉的百亿野心:从广西到全国的三大挑战
1. 品牌认知的“地域性困局”
标签模糊:自称“广西小茅台”,但缺乏茅台镇产区背书,消费者对其酱酒品质认知不足;
价格带竞争激烈:主力产品丹泉洞藏30年(1500元+)直面习酒窖藏1988、茅台1935等成熟竞品;
对比同行:云门酱酒主打“北派酱酒”差异化,华都聚焦“京派酱香”,丹泉的生态故事尚未破圈。
2. 渠道扩张的隐性风险
动销压力:2024年广西计划开189家店,但酱酒消费集中在宴请、礼品场景,非广西主流香型(米香型为主);
商家黏性:若终端动销不畅,高库存可能导致商家退出,模式可持续性存疑;
全国化难题:省外市场缺乏消费基础,3000家店目标需匹配每年2亿品牌投入,资金压力巨大。
3. 酱酒行业的“马太效应”
头部集中:茅台、习酒、郎酒占据酱酒70%以上市场份额,丹泉2021年销售额仅20亿元;
品类降温:2023年后酱酒热退潮,中小品牌招商难度加大,经销商更倾向代理头部品牌。
三、行业镜鉴:合伙制成败的关键因素
从百果园、喜家德等案例看,成功的合伙制需具备以下条件:

强品牌支撑:降低终端拓客成本(丹泉弱势);
高复购品类:水果、快餐高频消费 vs. 白酒低频属性(丹泉劣势);
标准化管理:丹泉“五个统一”是基础,但酱酒品鉴、场景教育更依赖人力(挑战大)。
失败警示:

1919酒类直供曾因合伙人扩张过快导致库存积压,最终收缩调整;
日月酒窖“股东合伙人”因动销不足引发纠纷,部分门店关闭。
四、破局建议:从渠道创新到品牌深耕
1. 短期:优化“189模式”落地
区域试点:优先在酱酒消费成熟市场(如广东、福建)推广,避免广西单一市场风险;
动态分成:根据门店盈利阶段调整分成比例(如首年高激励,后续逐步平衡)。
2. 长期:构建差异化品牌认知
讲好“洞藏故事”:强化丹泉洞藏7万吨老酒资源,对标郎酒“生长养藏”策略;
细分赛道突围:聚焦“桂派酱香”,结合广西生态旅游打造体验营销(如“丹泉洞藏之旅”);
圈层营销:定向开发企业家、商会等高端客户,避免与茅台硬碰硬。
3. 风险对冲
设立退出机制:允许经营不善的门店股权转让,避免渠道体系崩盘;
金融工具支持:联合金融机构为经销商提供库存融资,缓解资金压力。
结论:渠道革新是手段,品牌价值才是核心
丹泉“189模式”本质上是通过渠道利益重组快速扩张,但白酒行业的终极竞争仍是品牌认知和消费者忠诚度。在酱酒赛道步入“强者恒强”的决赛阶段,丹泉若不能解决“消费者为何选我”的核心问题,仅靠合伙制恐难实现百亿目标。

正如行业专家所言:

“压货式扩张是‘寅吃卯粮’,而品牌建设是‘春种秋收’。”

丹泉的当务之急,是以渠道创新为杠杆,同步撬动品牌升级,方能在酱酒红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