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吃的年轻人,最近抢着去博物馆炫饭
日期:2025-10-24 16:00:40 / 人气:5

一、博物馆食堂成年轻人新宠
从南京、江西到四川、湖北,去博物馆食堂吃饭成为年轻人逛馆的新标配。这些食堂曾是内部员工、志愿者的用餐处,如今也向游客开放,提供如22元一荤一素的盖浇饭、18元一份的面条、10块钱一碟的猪头肉等简单朴素的家常饭菜,解决了年轻人逛博物馆又累又饿时想吃好吃不贵食物的痛点。
二、年轻人抢着吃博物馆食堂的原因
(一)解决逛馆痛点
参观大型博物馆是一场体力和脑力的双重马拉松,几个小时展览下来步数直冲1万多,馆藏可能只看了一半,此时人已饥肠辘辘。以前要么忍痛消费馆内不合口味的咖啡简餐,要么出馆重新觅食,既耗时麻烦又打断看展节奏。而博物馆食堂近在咫尺,有的就在展厅楼下,用餐后不用二次安检就能再次进入展厅,有的虽不直接与展厅相连但仍在展馆区域内,是急需填饱肚子的人的最优选。
(二)高性价比与附加值
博物馆食堂把价格“打下来了”,如四川博物馆社区食堂小碗菜3到12元一碗,安徽省博物馆18块钱能吃一份饺子,辽宁省博物馆22元有肉有菜能把盖浇饭吃到饱,和大学食堂价格相当。此外,年轻人在食堂吃饭能获得和工作人员共享同一空间的“自己人”错觉,比看展更新鲜,满足了他们对氛围感和互动性的需求。
三、博物馆食堂的历史与发展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
博物馆和美术馆开餐厅的传统始于160多年前的英国V&A博物馆。其创始馆长亨利·科尔在策划伦敦世界博览会时,了解到人们观展有用餐需求,于1856年在博物馆主楼以东的临时建筑中设立了全世界第一家在博物馆里提供茶、面包和热餐的茶点室,虽当时被评价为“丑陋不堪”,但1868年重建后装修富丽堂皇,且有不同等级的菜单和服务,鼓励更多人享受文化熏陶。
(二)传入中国后的发展
这种形式传入中国时,国内民众对博物馆印象停留在官方、正式层面,博物馆餐饮以咖啡简餐为主,少烟火气且价格不便宜,在博物馆内用餐未成为游客普遍选择。
(三)近年来的创新与平衡
在资讯发达的当今,博物馆为和商场、咖啡厅、电影院抢夺注意力,需在展陈和餐饮间找平衡。食堂走亲民路线,不追求翻台率和客单价,是高效便捷的“补给站”,既避免过度商业化干扰文化体验,又满足游客实际需要。博物馆关心游客的胃,也可能是为了让游客停留时间更久,增加体验深度和消费可能性。在博物馆饭堂打卡小众又有趣,成为年轻人彰显文化身份和探索力的标签,博物馆与游客在食堂实现了双向奔赴。
博物馆食堂里实惠的餐食和背后的历史文化一样,成为人们触摸历史、感受文化的温暖方式。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独家|我们与淘宝闪购管理层聊了聊...10-24
- 独家|为什么淘宝要用6个月,把二...10-24
- 对话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T...10-24
- 懂吃的年轻人,最近抢着去博物馆...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