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下”了多少化石燃料?

日期:2025-10-19 15:35:17 / 人气:8



食物系统对化石燃料的高度依赖

国际机构“可持续粮食体系国际专家组”(IPES - FOOD)的报告《从燃料到餐桌》指出,食物系统所有环节都高度依赖化石燃料,消耗了世界上至少15%的化石燃料和40%的石化产品。从农场生产、食物包装运输、冷链保存到食物烹饪,无一例外。

根据“全球未来食物联盟”的数据,在全球食物系统消耗的化石燃料中,42%用于食物处理和包装环节,38%用于零售和厨房烹饪环节,20%投入在种植和农业化学品中。食物系统还使用全球40%的石化产品,其中34%用于生产化肥,99%的合成氮肥和农药源自化石燃料,6%用于塑料生产。

农业生产环节:氮肥与农机能耗问题

氮肥生产与使用

在农业生产前端,氮肥生产使用大量化石燃料,尤其是氨的制造。1961年以来,全球合成氮肥使用量增加了800%,发达国家化肥使用量是低收入国家的10倍。氮肥供应链贡献全球2%的温室气体排放,其中生产环节占40%,农田施用过程占60%,农田施肥后产生的一氧化二氮温室效应强度是二氧化碳的300倍,对全球净变暖贡献率达10%。

此外,氮污染破坏性极大,施用于作物的氮肥超一半流失到环境中,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30亿人口面临氮污染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威胁;硝酸盐进入饮用水可能引发婴儿蓝婴综合征和癌症;肥料生产和施用产生的二氧化氮和氨会加剧空气污染;氮污染也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大驱动因素之一。

农机能耗

化石燃料还用于拖拉机、收割机等农用机械的动力供应。在欧盟,耕地和犁地作业能耗占田间作业能源使用总量近一半。农业生产高度工业化的地区,农用机械需要寻找更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数字农业的效果尚无定论,一些所谓“蓝色”“绿色”氮肥也存在问题。“蓝色”氮肥碳捕获率未达行业声称水平,且生产的二氧化碳被用于开采更多石油,产生新的二氧化碳排放;“绿色”氮肥还在起步阶段,产量占比极小,生产耗能惊人。

食品加工与包装环节:超加工食品与塑料问题

超加工食品耗能

食品系统中化石燃料消耗最大份额(42%)出现在食品链中端,即食品加工、制造、包装及运输至零售商和终端消费者手中。食品加工业依赖能源密集型设备、包装与制冷,运输业也依赖化石燃料。食品加工需要大量热能,超加工食品能耗密度高,生产能耗是天然食品的2到10倍,且常得到补贴,利润丰厚,在许多富裕国家占总热量摄入量的60%,在低收入国家摄入量也在迅速增长。随着超加工食品增产,供应链延长,全球加工、包装规模和食品里程增加。培育肉等新的食品加工形式也很耗能。

塑料包装问题

食物系统使用全球40%的石化产品,其中74%用于塑料和化肥生产,食品生产尤其是超加工食品是过量塑料包装的重灾区。亚洲塑料包装用量增长迅速,中国是塑料包装的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食品链前端农场也广泛应用塑料。全球只有不到10%的塑料被回收,食品包装是最难回收的种类之一。使用生物基塑料替代现有塑料包装面临诸多问题,如需要大量玉米产量、淡水和土地,且不一定无毒、完全降解。大食品公司是主要塑料污染者,食品加工若要更清洁,在技术和财务上可行,但需遏制超加工食品生产巨头的利益。

零售和厨房烹饪环节:制冷与烹饪能耗

制冷能耗

食物系统最后端——零售和厨房烹饪消耗38%的化石燃料,其中超市与家庭制冷尤其耗能,零售和厨房烹饪环节40%的能耗用于制冷。超市中开放展示型冷柜比封闭设备高四倍以上,只有40%的食物需要冷藏,但冰箱和冷库消耗全世界15%的电力。表面上看,制冷不足导致食物损耗,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食物系统能源浪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完全优化冷链系统在发展中国家可减少水果和蔬菜损耗、减排二氧化碳,但在发达国家优化空间小,发展本地化、低工业化的食品供应链比优化冷链系统更能节约食物和减少排放。

烹饪能耗

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依赖高污染固体燃料烹饪,撒哈拉以南非洲尤为严重,超过80%的人口仍在使用污染性燃料烹饪,若无重大干预,这种情况将持续到2030年。

减少化石燃料依赖的行动建议

报告提出了八项具体行动建议,包括推进公正的能源转型、逐步淘汰农用化学品、推广生态农业、重建本地食品供应链、显著减少塑料生产并加速对替代品和再利用系统的投资、减少超加工食品消费并构建健康食品环境、消除食品浪费并推广清洁炉灶、遏制企业权力并进行民主化食品系统治理。

作者: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杏耀注册登录平台 版权所有